Пожертвування 15 вересня 2024 – 1 жовтня 2024 Про збір коштів

人际交往心理学

  • Main
  •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刘晓新,毕爱萍主编, 劉曉新, 畢愛萍主編, 劉曉新, 畢愛萍, 刘晓新, 毕爱萍主编, 刘晓新, 毕爱萍
Наскільки Вам сподобалась ця книга?
Яка якість завантаженого файлу?
Скачайте книгу, щоб оцінити її якість
Яка якість скачаних файлів?
1 (p0-1): 第1章 人性与人际交往的思想介绍
2 (p0-2): 第一节 关于人性的思想介绍
2 (p0-3): 一、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
3 (p0-4): (一)性善论
4 (p0-5): (二)性恶论
4 (p0-6): (三)性无善无恶、有善有恶论
5 (p0-7):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人性的思想
6 (p0-8): (一)理性是人的本质
7 (p0-9): (二)人的本性是趋乐避害、自私自利的
7 (p0-10): (三)人的本性是自由的
8 (p0-11): (四)人的本性是非理性因素决定的
9 (p0-12):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13 (p0-13): 第二节 关于人际交往思想的介绍
14 (p0-14): (一)“礼”是规范人际交往的基本秩序
14 (p0-15): 一、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的思想及其特点
15 (p0-16): (二)人与人的关系均为有等级的依附关系
16 (p0-17): (三)人际交往建立的心理起点是“信任”与“和谐”
17 (p0-18): 二、西方人际交往思想
17 (p0-19): (一)平等思想处于优势,为多数人所赞同
18 (p0-20): (二)个人主义是人与人关系的立脚点
20 (p0-21):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交往的思想
23 (p0-22): 第2章 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
23 (p0-23):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内涵
23 (p0-24): 一、人际交往的实质及特点
24 (p0-25): 二、人际交往的类型
25 (p0-26): 三、人际交往关系与社会关系
26 (p0-27):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
27 (p0-28): 一、人际交往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8 (p0-29): 二、人际交往对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9 (p0-30): (一)“印刻”理论
29 (p0-31): 一、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
29 (p0-32):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
30 (p0-33): (二)“本能”理论
31 (p0-34): 二、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
31 (p0-35): (一)需要层次理论
34 (p0-36): (二)人际交往需求理论
36 (p0-37): 第3章 人际交往的形式
36 (p0-38):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概念和构成
36 (p0-39):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36 (p0-40): 二、人际沟通的构成
39 (p0-41): 第二节 人际认知
39 (p0-42): 一、他人认知
39 (p0-43): (一)他人认知的内容
40 (p0-44): (二)他人认知的形成途径
42 (p0-45): (三)影响他人认知的因素
43 (p0-46): (一)自我认知的内容
43 (p0-47): 二、自我认知
44 (p0-48): (二)自我认知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45 (p0-49): (三)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
48 (p0-50): 第三节 沟通的方式
48 (p0-51): 一、语言沟通
49 (p0-52): (一)口语沟通
50 (p0-53): (二)书面沟通
53 (p0-54): 二、非语言沟通
53 (p0-55): (一)非语言沟通的定义
54 (p0-56): (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55 (p0-57): (三)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59 (p0-58): (四)如何改进非语言沟通(身体语言)的效果
61 (p0-59): 三、倾听
61 (p0-60): (一)倾听的定义
62 (p0-61): (三)提高倾听能力的四个步骤
62 (p0-62): (二)听的几种不同形式
66 (p0-63): 第4章 影响人际交往的基本因素
66 (p0-64): 第一节 印象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66 (p0-65): 一、印象及其形成要素
66 (p0-66): (一)印象的定义
67 (p0-67): (二)印象形成的要素
69 (p0-68): 二、印象形成的方法
70 (p0-69): (一)累加法
70 (p0-70): (二)平均法
71 (p0-71): (三)加权平均法
72 (p0-72): 三、印象形成的特点
72 (p0-73): (一)印象形成中的评估性
73 (p0-74): (二)印象形成中“中心特质”的作用
75 (p0-75): (三)印象形成的一致性
76 (p0-76): (四)印象形成中的主观性
77 (p0-77):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77 (p0-78): 一、首因效应
77 (p0-79): (一)首因效应的定义
78 (p0-80): (二)首因效应的原因
79 (p0-81): (三)首因效应的启示
80 (p0-82):…
Рік:
2003
Видання:
2003
Видавництв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Мова:
Chinese
ISBN 10:
7810644653
ISBN 13:
9787810644655
Файл:
PDF, 8.25 MB
IPFS:
CID , CID Blake2b
Chinese, 2003
Завантажити (pdf, 8.25 MB)
Виконується конвертація в
Конвертація в не вдалас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