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ожертвування 15 вересня 2024 – 1 жовтня 2024 Про збір коштів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

  • Main
  •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

回望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的再认识

陈桂生著, Chen gui sheng, 陈桂生
Наскільки Вам сподобалась ця книга?
Яка якість завантаженого файлу?
Скачайте книгу, щоб оцінити її якість
Яка якість скачаних файлів?
4 (p1): 教育学“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缘由
5 (p2): 能以一般科学的标准衡量教育学吗
7 (p3): 怎样看待非教育专业人士的教育言论
9 (p4): 从以教育学为职业到以它为事业
12 (p5): 重建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
14 (p6): “回到基础”
16 (p7): 确认教育学姓“教”
17 (p8): 基于教育“整体”观念整合教育子学科知识
18 (p9): 建立教育“形式概念”框架,表述教育结构的一般性质和教育演变的逻辑
19 (p10): 兼用历史的、逻辑的、价值的分析
20 (p11): 基于教育理论成分四重划分象限图式的假设,确定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的性质
21 (p12): 确认作为基础理论的教育学意义的有限性
22 (p13): “教育研究”与“教育学研究”(元教育学)并举
26 (p14): 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之间的逻辑鸿沟
28 (p15): 关于建构教育科学理论的可能性和如何使教育实践理论具有科学依据
30 (p16): 中国的“教育学现象”
32 (p17): 从“课程”概念的演变谈起
35 (p18): 传统教育学与现代课程取向的冲突
37 (p19): 教育学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应对
39 (p20): 现代自然科学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鸿沟的先例
40 (p21):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错位
41 (p22): 隐性的鸿沟
44 (p23): 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认识的过程
46 (p24): 现行教育学逻辑同实践逻辑的距离
47 (p25): 教育理论对实践“指导”的含义
50 (p26): 如今学校面临言行一致的难题
52 (p27): 关注教育的常识、常理、常规与常情
58 (p28): “教育”概念问题
60 (p29): “教育”一词的来源
61 (p30): “教育”概念内涵演变的轨迹
65 (p31): “教育”概念外延演变的轨迹
70 (p32): “学校”的本义
73 (p33): 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近代学校
75 (p34): 从属于“国家机构”的学校与作为“社会机构”的学校
78 (p35): 学校的“公共教育性质”重新成为问题
81 (p36): “学校功能”问题
82 (p37): 对“学校功能”问题认识的过程
83 (p38): 不同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校的功能
87 (p39): 对学校“自我保存功能”问题认识的过程
89 (p40): 如今的“学校自我保存”现象
92 (p41): 教育:面临“人的发展”问题
95 (p42): 教育:面临“社会的挑战”
97 (p43): 教育的“人本位”假设与“社会本位”假设
99 (p44): “人本位”教育取向与“社会本位”教育取向辨析
102 (p45): 有待澄清的实际问题
105 (p46): 学校系统是近代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06 (p47): 缺乏“系统属性”的学校系统
109 (p48): 学校系统图
110 (p49): 学校系统得以成立的制度
112 (p50): 学校系统对学校的影响
118 (p51): 作为“教—学组织”的班级
1120 (p52): 作为“教育组织”的班级
122 (p53): 作为“学生集体组织”的班级
125 (p54): 班级组织多重属性的整合
128 (p55): “教育目的”陈述中的疑问
129 (p56): “教育目的”诸要件
135 (p57): 现代机器生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39 (p58): 现代企业管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41 (p59): 现代劳动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45 (p60): 不同类型的机器生产对人的发展的不同影响
152 (p61): 现代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155 (p62):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片面发展问题
158 (p63): 精神生产劳动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161 (p64): 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缓和个人片面发展的对策
164 (p65): 两种“人的全面发展”概念
166 (p66): 怎样才算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166 (p67): “人的全面发展”取向与“一切能力和谐发展”取向的区别
1170 (p68): 拓宽“教育目的”的思路
173 (p69): 课程目标的新提法与老问题
175 (p70): 课程的“应然目标”与隐在课程实施中的“实然目标”
180 (p71): “教育”内涵分解的缘起
182 (p72): “教育”内涵分解意义的有限性
185 (p73): “智慧”的含义
187 (p74): “智育”的演变
192 (p75): “品德”要义
1194 (p76): 形成中的儿童道德判断
196 (p77):…
Рік:
2008
Видання:
2008
Видавництв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Мова:
Chinese
ISBN 10:
730308939X
ISBN 13:
9787303089390
Файл:
PDF, 13.18 MB
IPFS:
CID , CID Blake2b
Chinese, 2008
Завантажити (pdf, 13.18 MB)
Виконується конвертація в
Конвертація в не вдалась